1定义
1.1.错误的产生:
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经常会无意识地或由于疏忽大意而犯错,而这些错误有的无伤大雅,有的却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。
如插座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,可能会造成短路、漏电,严重的可能会发生火灾、人员伤亡等。而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,由于工艺流程多,且繁杂,错误往往难以避免,其影响会直接导致该产品的经济效益下降。
1.2.错误的定义:
错误是相对预期过程的偏离,是人们由于疏忽、无意识等而犯下的。
2.错误与缺陷:
错误会导致,缺陷是错误的后果,但不是所有的错误都产生缺陷。
图1 逻辑图
因为错误是造成缺陷的原因,因此可以通过消除或控制错误来预防缺陷的出现。
3.错误的主要表现
1)过程中的疏忽:遗漏一个或多个过程步骤;
2)过程中的错误:过程的操作没有按标准工作程序实施;
3)装备工件的错误:对现行产品使用了不正确的工具或设备;
4)遗漏零部件:装配、焊接或其他过程中未有全部部件;
5)不适当的零部件:装配时安装了不正确的部件;
6)处理错误的工件:对错误的部件加工;
7)操作错误:执行操作不正确;标准过程或规范说明的版本不正确;
8)检测/测量错误:机器调整、测试方法错误或来自供应商的部件的尺寸错误;
9)设备维护错误:由不正确的维修或部品更换导致的缺陷;
10)手误。
4.错误产生的原因
图2 鱼骨图
5.防错设计
5.1.防错设计方法介绍
防错法日文称POKA-YOKE,又称愚巧法、防呆法。意即在过程失误发生之前即加以防止。是一种在作业过程中采用自动作用、报警、标识、分类等手段,使作业人员不特別注意也不会失误的方法。
5.2.菲利浦∙克劳士比的“零缺陷”理论
1)质量就是符合要求;
2)产生质量的系统应立足于预防,而不是检验;
3)工作执行标准必须是零缺陷,而不是差不多就好;
4)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(PONC)来衡量的,而不是用表征质量的指数;
5)零缺陷的管理理念是:无论对产品质量,还是对工作质量,都要努力实现第一次就提供正确地结果。
5.3.防错思路
图3 防错思路
5.4.防错十大原理
1)断根原理 2)保险原理 3)自动原理 4)相符原理 5)顺序原理
6)隔离原理 7)复制原理 8)层别原理 9)警告原理 10)缓和原理
6.防错理念
1、防错装置并不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或很高的技术水平。
2、任一作业过程均可通过预先设计时加入防错技术而防止人为失误。
3、防错是持续改善过程。
4、防错应立足于预防, 在设计伊始即应考虑各过程操作时的防错方法。
5、在所有可能产生问题的场所均考虑防错方法 。
秉承以上观念去进行过程管理, 可以使防错法有效实施。
|